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196章 提前一千多年,也要为故乡做点贡献(求订阅求票) (第1/2页)
大唐的制茶,程处弼也不是没打听过,甚至见到过茶样。 毕竟他好歹每每夜班,总喜欢泡点茶提神的医学工作者。 这个时代的茶叶制作,采用的办法,说起来比较粗旷。 总结下来,就像陆羽的茶经里边所言的一般。 采之,蒸之,捣之,拍之,焙之,穿之,封之,茶之千矣…… 程处弼当时拿着一块被多番蹂躏之后,仍旧有茶香味的茶饼,实在是感慨万千。 感觉到了华夏民族对茶饮品深深的爱,同时也很心疼那些茶叶被这么折腾。 不过话说回来,这倒有些类似于普洱茶的制茶手法。 程处弼生活在美丽的大西南,特别是搞扶贫攻坚的这些年。 云贵川之地,但凡是适合种茶的地方,都种满了茶叶,而且各地方已经不再局限于绿、红之分。 例如程处弼和乡镇干部一起帮助的那个村子,正好是在云雾缭绕的大山里。 那里最是适宜各种植茶叶,为了能够最大化的利用好茶叶。 最嫩的芽叶制作绿茶毛尖,大一些的叶子,正好用以制作红茶,最大利的让每一片茶叶都能够得到利用。 特别是每年到采茶高峰期的时候,程处弼也会抽时间到几位相熟的朋友家帮忙。 嗯,当然动手的时候少,动嘴的时候多,但好歹对于绿茶和红茶的工序十分了解。 只经过杀青、揉捻、烘干后得到的就是绿茶。 而红茶则是将茶采下来之后不管,摊开让它失去水份再揉捻,然后拿个塑料袋将揉捻好的红茶扔进去。 口子不能完全密封,得留点空气流通。 一个白天之后,茶色就会变成黄红色,然后再拿碳火烘干,这就是红茶。 程处弼当年自己制过几次,自我感觉味道还不错,但是那也就是闲得蛋疼的时候自己制作来自酌自饮罢了。 李世民听到这话,没搭理这小子,不过程三郎提出朝廷应该更进一步的开发蜀地。 ##### 并且要将蜀地南边经营好这事,倒是很符合李世民的心意。 蜀中乃是大唐的税赋重地,可偏偏,西边有吐蕃,南边有六诏,皆窥视蜀中之富庶安乐,时时有扰边之举。 而大唐为此而颇为头疼,却又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法子。 指望这小子?李世民怎么都觉得不太靠谱,可偏偏,程三郎又是一位运道奇佳的福将。 万一这小子误打误撞,能够解决问题…… 李世民抚着长须,抬起了眼打量着程处弼与李恪。 “你们若是想去蜀地,老夫是不可能让你们去蜀中那些富庶肥沃之地。” “方才听程三郎你的那番言语,似乎你对于戎州(宜宾)、泸州、播州(遵义)一带十分熟悉?” 程处弼郑重地颔首,没有人比他更熟那一带,毕竟家乡就在那一带。 虽然现在不知道那边怎么样,不过大唐既然能够在那边建立州县,至少说明大唐对那些有着很强的统治力。 自己穿越到了大唐,可好歹若有机会,终究也要回故乡看看。 提前一千多年,也要为故乡做点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